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为了让企业和专家面对面解决问题,省人社厅给双方“牵线搭桥”!

作者:王郭君    新闻来源:浙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30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想要把一个医药原料制作成“胶囊”,需要要经过多少步骤才能变现?

除了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搞科研,还要做临床前以及临床研究,才能申请成药,这个过程企业至少要预留出5年的时间,但如果请到一位专家,用于科研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成本自然也会省下不少。

前不久,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刚刚召开。这不,为了聚焦服务发展“大方向”,打开智力成果转化“大通道”,9月27-28日,在深入调研台州医化产业现状,排摸企业改造升级需求的基础上,省人力社保厅就“牵桥搭线”,带着省内18位医化领域专家赴台州,为医药企业带来了福音。

专家和企业面对面交流

作为我国最大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台州的医药产业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省第一,医药企业自然也特别多,比如现有规上企业153家,上市企业13家,产业集中度高,同时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很旺盛。

比如椒江区的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企业之一,就在台州市中心,想要在市中心干下去,就得环保发展,提前把“三废”的问题解决掉。“我们公司以前主要做医药的化学合成,一听化学就知道少不了污染,现在绿色发展才能双赢。”据该公司负责产品研发的总工程师王云德介绍,今后污染小的生物合成将是他们‘主攻’的方向。

但往生物合成发展,免不了要为新技术、新方法“劳神费力”,有相关医药领域专家的“介入”,才会“事半功倍”。因此,一听说有专家来,海翔药业就依据自身发展方向,提前“预定”了两位专家,邀请他们进行实地考察与洽谈。

除了上市企业,对于大多数中小医药企业来说,这个专家“主动”帮的服务,还让他们少跑了路。例如一家医药企业的经理告诉记者,以前他们都是自己对接老师或人才,由于对方不熟,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儿,但通过政府提供的这个平台,也让他们享受到了直接和专家面对面交谈的便捷。

一个有科研成果,一个能做好技术支撑,高校和企业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来自浙工大的老师陈剑清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也想在省内各个比较重视医药产业的地方,把浙江工业大学的技术、资源或是平台跟企业进行共享。

记者从省人力社保厅了解到,通过企业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洽谈,“产学研”的模式将会进一步开花,比如专家可以兼职担任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学校可以选派团队青年教师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或是双方可以共同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等。

                                                     (发布于2017年9月28日《浙青网》)

新闻录入:高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