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台州有个专治“桥梁病”的修桥公司

作者:张婷婷    新闻来源:台州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6

成立5年,修桥上百座,木乔公司运用他们的技术修路和修桥,修补后过一天就可通行

最美点睛

在市场未开发时就看中桥梁公路修补市场适时转型研发新材料新技术

扬长避短选择和高校合作研发

修桥铺路其实没有像我们看起来那么简单,它是门精细活,而维修时使用的原材料、工艺水准等都决定了桥与路日后使用时的坚固度。今天我们要写的这家企业就是从事路、桥修补的。

这家企业和这个系列动辄年产值几亿元的其他企业比,有些不起眼,它的年产值还不到3000万元,但自成立公司进入桥路修补市场到转型高科技,时时显露出优质企业的痕迹。这家企业的经历,你不妨看看。

5年修桥上百座修路几万米

10多年前的台州,若桥梁出现大面积损坏,最大可能是停用待造,或直接废弃。蒋金跃和他的团队是台州第一拨修桥人,他们的出现让既修好桥又不耽误桥面通行成为可能。

2010年,蒋金跃和他的几个同样学土木工程的合伙人创办了台州市木乔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木乔公司)。在这之前的两三年里,他们的技术在台州桥梁公路工程业内小有名气。决定发挥几个人的技术优势成立公司,正是是看中台州桥梁道路修补的这块商机,在当时,这几乎是一个还未被挖掘的市场。

“当时台州很少有施工企业愿意做桥与路的修补工作。”蒋金跃说,修补工作零碎又麻烦,单个项目收入也不会很多,那时并没有被很多人看上。

蒋金跃透露,自他们成立了木乔公司之后,平均每年要修5000米的公路和至少20座的桥。这么算下来,已经成立近5年的木乔公司,修的桥已有上百座,修的路也有两三万米。这还不包括他们为台州、杭州4000多座桥梁做的日常检查和300多座桥梁加固设计。

修桥是个高科技活

四五年后的今天,这个曾经不起眼的领域显然没能躲过其他商人们的嗅觉。如今,木乔公司在台州的竞争对手们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起来。

随之而来地,利润大幅度下降是必然的。

于是,他们决定转型研发高新材料。“因为之前的工作相对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公司学一学就容易上手,竞争也激烈。我们觉得企业要长远发展,还是要转型。”蒋金跃和他的团队认为,只有转型做一些别人做不了的,他们才能在市场中取胜。

随着新材料的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让木乔公司成了台州桥梁、道路建设或维护中遇到疑难杂症首选的委托对象。

以台州经济开发区开发大道为例。因为这儿常年有重型货车通过以及路基问题,不少市民想到这条路的第一反应就是“老是要坏掉”。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机构找到木乔公司,希望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木乔公司用了他们研发出的注浆材料,解决了道路基地空隙等问题,让地基强度起码比普通修补后强三四倍,各方面检测指标也比一般的高出不少。

“而且我们的施工时间很短,修补后过一天就可以正常通行。”蒋金跃说,这项技术也是他们受欢迎的原因。

和本地高校合作研发

解决技术问题

木乔公司成立之初在技术上就有先天优势,合伙人本身就在建筑技术领域浸淫,也有着更多机会和研究机构交流。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6就是他们长期合作研发新项目的本地高校之一。

“高校有技术,我们懂市场,刚好互补。”蒋金跃认为这是一项双赢的合作。

他建议,部分规模并不大的公司,如果自身研发能力有限,不妨寻找外面的研发机构合作,可以一起研发,也可以直接购买对方的科研成果。

在去年的全省科技成果拍卖会上,木乔公司以80万元拍得一种锚贴型钢混凝土横梁的加固技术,解决了“单板受力病害”,实现边施工边通行的技术。这项技术不但申请到专利,而且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除了不断研发新材料、新技术,让木乔公司得到业内青睐的还有关键一点:实用性。

“我们在和研发机构钻研新技术时,特别注重它的实用性,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好操作。”蒋金跃认为,不管是什么新材料、新技术,都要做到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才会得到市场认可。

黄岩永宁江大桥等台州很多路段和桥梁的后期修补维护都有木乔公司的参与,此外,在杭州等地,木乔公司也获得越来越多认可。

大学毕业生到小城市

小公司就业发展机会多

和大部分的台州企业一样,招人难一直是困扰蒋金跃的问题。“大部分大学开设的桥梁相关专业以综合性大类为多,专门的桥梁修补专业很少,人才非常难找。即使有,他们宁愿在大城市待着,不愿来台州,来我们这样的公司。”

作为曾经在省会城市工作后又回到台州的大学生,蒋金跃有自己的看法。

“大公司不一定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公司分工明确,大家自己做自己的一块,优点是工作相对轻松,但缺点是没有更多学习机会,不利于自身发展。而到我们这里,就有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蒋金跃认为,相较于大城市大公司人才饱和,到小城市小公司工作更有发展潜力。

(载于12月16日《台州商报》)

新闻录入:潘 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