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步履探历史,勤廉精神浸人心——人文学院“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实践队收官

作者:人文学院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7-09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同学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刻思考,坚定同学们的文化自信。6月30日至7月7日,人文学院“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实践队通过实地体验和沉浸式学习,深入临海古城,对洪颐煊故居、巾山、戚公祠等历史地标进行深入研究;走进临海田间,感受现代化农业的缩影。

洪颐煊故居是实践队成员本次历程的启航点。在何方形的讲解下,洪颐煊——这位乾嘉学派的杰出代表,其生平与学术成就在队员们心中逐渐清晰。故居的衰败之景,与昔日文化繁荣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队员们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在巾山的逋翁亭、三元宫、徐霞客雕像及龙兴寺等历史遗迹前,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一山四塔,三教圣地”的内涵,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巾山下的洪颐煊故居甬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戚公祠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让队员们对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孝、廉、节”的四字立鼓,更是让队员们感受到了爱国勤廉的精神力量。这些历史地标的考察,不仅让队员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见解,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从历史地标到田间地头,队员们将目光投向了现代农业。在临海贺家村,周振华书记详细介绍了当地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程和经验:当地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高效化。现场,团队成员体验了插秧,插秧机的高效作业与人力插秧形成鲜明对比,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现代农业的便捷与高效,也让他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实践队成员在田间地头认真听周振华书记讲解介绍

“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实践队此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也是对爱国勤廉精神的学习,更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领悟和延续。此次实践不仅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开拓其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关注,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青年学子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书写与时代同行的青春篇章。


文:杨蕙宁、张圣依/图:马可、潘超/审核:陈灵强、林军辉/责任编辑:金柔雅